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魏晋
僧支遁东晋 314 — 3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4—366 【介绍】: 东晋僧。
河东林虑人,或曰陈留人字道林,世称“林公”、“支公”。
俗姓关
少任心独往,尝于馀杭山沉思道行。
年二十五出家。
游京师,为当时名士所激赏。
后隐郯,居𧖰山,与王羲之谢安等游。
晋哀帝曾请其赴京都建康讲《道行般若经》。
善草隶,好作诗。
又好养鹰马,自云“爱其神骏”。
善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有见解。
著《即色游玄论》,主张“即色是空”,创般若学即色义。
今有辑本《支遁集》。
全晋文
字道林姓关陈留人
或云河东林虑人
年二十五为僧,居吴之支山,后居剡之沃州
哀帝征讲于东安寺,寻归,太和初卒。
有集十三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字道林
出关氏。
陈留人
或曰林虑人
少有爽气。
神悟天纵。
初至京师
太原王濛见之曰。
造微之功。
当不减辅嗣耳。
陈群殷融尝念卫玠神情。
后进无能继者。
及见
叹息以为重见若人。
家世事佛。
隐居馀杭
年二十五为沙门
讲说句读脱略。
为守文者所陋。
谢安闻之曰。
九方歅相马。
略其玄黄。
取俊逸耳。
王洽刘惔毁浩许询郤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
皆一时名士。
为方外交。
尝在白马寺
与刘系之等谈庄周曰。
夫以适性为逍遥。
是不然。
且桀蹠以残害为性。
岂亦逍遥乎。
于是注逍遥篇。
学者宗之。
东还支山寺。
晚欲入剡中。
谢安吴兴
以书抵曰。
思君日积比辰尤甚。
知欲还剡自治。
为之怅然。
人生如寄耳。
自顷风流得意事。
殆磨灭都尽。
唯终日戚戚。
迟君一来相尉耳。
山县闲静。
差可养痾。
计不减剡。
而医药易致。
幸副积想也。
王羲之会稽
名。
未之信。
曰见之乃定。
还剡。
路由稽山
羲之
惊其风度曰。
逍遥篇尚记之乎。
为作数千言。
粲然天就。
披露理窟。
羲之首肯之。
延住灵嘉寺。
欲日夕见之。
久之入沃洲小岭。
建精舍。
讲授众千指。
晚移石城山栖光寺。
木食涧饮。
注安般四禅诸经。
并著即色游玄论。
圣不辨知论。
道行旨归。
学道式等。
追踪马鸣龙胜
山阴
维摩
许询为都讲。
通一义。
众意不能难。
设一难。
又意不能通。
而宾主之辨。
相寻无穷。
听者多自言得旨。
诘之辄失。
哀帝请讲般若。
朝野悦伏。
王濛极精思。
作数百语诣
曰。
与君别久。
而君语了不长。
何也。
惭叹曰。
绛钵之王也。
郤超问谢安
谈何如嵇中散
曰。
嵇努力裁得半耳。
又问何如殷浩
曰。
亹亹请辨。
恐当抗行。
超拔渊源
有惭德。
郤超与亲旧书曰。
林公神理所通。
玄拔独悟。
数百年来。
绍隆大法。
令真理不绝。
一人而已。
留京师三年
上书乞归山林。
诏可之。
资给发遣。
事事丰厚。
一时名流。
并饯离于征虏亭。
子叔前至。
而坐。
谢安石后至。
值蔡暂起。
移就其处。
蔡还合其褥举谢掷地。
谢不以介意。
其为时贤所慕如此。
遂收迹剡山。
人有遗马者。
受之。
有讥之者。
曰。
吾爱其神俊。
聊复畜之耳。
有饷鹤者曰。
尔冲天之物。
宁当为人耳目玩乎。
遂放之。
幼与师论物类。
谓用鸡卵不足为杀。
师不能屈。
师亡。
忽见形。
投卵于地。
㲉破。
雏行。
由是感悟。
蔬食终身。
尝经馀姚坞。
信宿不去。
或问其意。
谢安石相从于此。
未尝不移旬。
今触情是愁耳。
乃移坞中。
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殁。
寿五十三。
葬坞中。
戴逵过其墓曰。
德音未远。
拱木已繁。
计神理不俱。
气运尽耳。
有同学法处者。
精义入神。
亡。
叹曰。
匠石废斤于郢人
伯牙绝弦于钟子。
吾质亡矣。
作悼章成。
放笔而化。
文集十卷。
时东土。
复有竺法仰。
亦以慧解致闻。
王坦之所重。
亡后见形诣王。
勖以行业。
支遁
字道林
本姓关氏
陈留人
或云河东林虑人
幼有神理聪明秀彻。
初至京师
太原王濛甚重之曰。
造微之功不减辅嗣
陈郡殷融尝与卫玠交。
谓其神情俊彻后进莫有继之者。
及见叹息以为重见若人。
家世事佛。
早悟非常之理。
隐居馀杭山。
深思道行之品。
委曲慧印之经。
卓焉独拔得自天心。
年二十五出家。
每至讲肆善标宗会。
而章句或有所遗。
时为守文者所陋。
谢安闻而善之曰。
此乃九方堙之相马也。
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
王洽刘恢殷浩许询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等。
并一代名流。
皆著尘外之狎。
尝在白马寺
与刘系之等。
谈庄子逍遥篇云。
各适性以为逍遥。
曰。
不然。
夫桀蹠以残害为性。
若适性为得者。
从亦逍遥矣。
于是退而注逍遥篇。
群儒旧学莫不叹服。
后还吴立支山寺。
晚欲入
谢安吴兴书曰。
思君日积计辰倾迟。
知欲还剡自治。
甚以怅然。
人生如寄耳。
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终日戚戚触事惆怅。
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
一日当千载耳。
此多山县闲静差可养疾。
事不异剡而医药不同。
必思此缘副其积想也。
王羲之时在会稽
素闻名未之信。
谓人曰。
一往之气何足言。
既还剡经由于郡。
王故诣观其风力。
既至。
王谓曰。
逍遥篇可得闻乎。
乃作数千言。
标揭新理才藻惊绝。
王遂披衿解带。
流连不能已。
仍请住灵嘉寺。
意存相近。
俄又投迹剡山。
沃洲小岭立寺行道。
僧众百馀常随禀学。
时或有堕者乃著座右铭
以勖之曰。
勤之勤之。
至道非弥。
奚为淹滞。
弱丧神奇。
茫茫三界。
眇眇长羁。
烦劳外凑。
冥心内驰殉赴钦渴。
缅邈忘疲。
人生一世。
涓若露垂。
我身非我。
云云谁施。
达人怀德
必危。
寂寥清举。
濯累禅池。
谨守明禁。
雅玩玄规。
绥心神道。
抗志无为。
寮朗三蔽。
冶六疵。
空同五阴。
豁虚四支。
非指喻指。
绝而莫离。
妙觉既陈。
又玄其知。
婉转平任。
与物推移。
过此以往。
勿思勿议。
敦之觉父志在婴儿。
时论以才堪经赞。
而洁己拔俗有违兼济之道。
乃作释矇论。
晚移石城山
又立栖光寺。
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木喰涧饮浪志无生。
乃注安般四禅诸经及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诫等。
追踪马鸣蹑影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晚出山阴讲维摩经。
法师
许询为都讲。
通一义。
众人咸谓无以厝难。
设一难。
亦谓不复能通。
如此至竟两家不竭。
凡在听者咸谓审得旨。
自说得两三反便乱。
至晋哀帝即位
频遣两使徵请出都。
止东安寺讲道行波若。
白黑钦崇朝野悦服。
太原王濛
宿构精理。
撰其才词往诣作数百语。
自谓莫能抗。
乃徐曰。
贫道与君别来多年。
君语了不长进。
惭而退焉。
乃叹曰。
实缁钵之王何也。
谢安
林公谈何如嵇中散
曰。
嵇努力裁得去耳。
又问何如殷浩
曰亹亹论辩恐殷制支。
拔直上渊源
实有惭德。
后与亲友书云。
林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
实数百年来绍明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
淹留京师涉将三载。
乃还东山。
上书告辞曰。
顿首言。
敢以不才希风世表。
未能鞭后用愆灵化。
沙门之义法出佛圣。
彫纯反朴绝欲归宗。
游虚玄之肆。
守内圣之则。
佩五戒之贞。
毗外王之化。
谐无声之乐。
以自得为和。
笃慈爱之孝。
蠕动无伤。
衔抚恤之哀。
永悼不仁。
秉未兆之顺。
远防宿命。
挹无位之节。
履亢不悔。
是以哲王御南面之重。
莫不钦其风尚安其逸轨探其顺心略其形敬。
故令历代弥新矣。
陛下天钟圣德雅尚不勌。
道游灵模日昃忘御可谓钟鼓晨极声振天下。
清风既邵莫不。
幸甚。
上愿陛下齐龄二仪弘敷至化。
陈信之妖诬寻丘祷之弘议。
绝小涂之致泥。
辔于夷路。
若然者太山不淫季氏之旅得一以成灵。
王者非圆丘而不禋。
得一以永贞。
若使贞灵各一人神相忘。
君君而下无亲举。
神神而咒不加灵。
玄德交被民冥祐。
六合。
成吉祥之宅。
洋洋大晋。
为元亨之宇。
常无为而万物归宗。
执大象而天下自往。
国典刑杀则有司存焉。
若生而非惠则赏者自得。
戮而非怒则罚者自刑。
弘公器以厌神意。
铨衡以极冥量。
所谓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贫道野逸东山与世异荣。
菜蔬长阜漱流清壑。
褴缕毕世绝窥皇阶。
不悟乾光曲曜猥被蓬荜。
奉明诏使诣上京。
进退惟谷不知所厝。
自到天道屡蒙引见。
优以宾礼策以微言。
每愧才不拔滞理无拘新。
不足对扬玄模允塞视听。
踧踖侍人流汗位席。
曩四翁赴汉于木蕃魏。
皆出处有时默语适会。
今德非昔人。
动静乖哀。
游魂禁省。
鼓言帝侧。
将困非据何能有为。
且岁月僶俛感若斯之叹。
况复同志索居综习辽落。
延首东顾孰能无怀。
上愿陛下时蒙放遣归之薄。
以鸟养鸟所荷为优。
谨露板以闻申其愚管。
裹粮望路伏待慈诏。
诏即许焉资给发遣事事丰厚。
一时名流并饯离于征虏蔡子叔前至近而坐。
谢万石后至值蔡暂起。
谢便移就其处。
蔡还合褥举谢掷地。
谢不以介意。
其为时贤所慕如此。
既而收迹剡山毕命林泽。
人尝有遗遁马者。
爱而养之。
时或有讥之者。
曰。
爱其神骏聊复畜耳。
后有饷鹤者。
谓鹤曰。
尔冲天之物。
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
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
谓鸡卵生用未足为杀。
师不能屈。
师寻亡。
忽见形投卵于地。
㲉破雏行。
顷之俱灭。
乃感悟。
由是蔬食终身。
先经馀姚坞山中住。
至于名辰犹还坞中。
或问其意。
答云。
谢安在昔数来见辄移旬日。
今触情举目莫不兴想。
后病甚。
移还坞中。
晋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终于所住。
春秋五十有三。
即窆于坞中。
厥冢存焉。
或云终剡。
未详。
为之序传袁宏为之铭赞。
周昙宝为之作诔。
孙绰道贤论以向子期
论云。
支遁向秀雅尚庄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又喻道论云。
支道林者。
识清体顺而不对于物。
玄道冲济与神情同任。
此远流之所以归宗。
悠悠者所以未悟也。
后高士戴逵行经墓。
乃叹曰。
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繁。
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有同学法虔。
精理入神先亡。
叹曰。
昔匠石废斥于郢人
牙生辍弦于钟子。
推己求人良不虚矣宝契既潜发言莫赏。
中心蕴结余其亡矣。
乃著切悟章。
临亡成之。
落笔而卒。
所著文翰。
集有十卷。
盛行于世。
时东土复有竺法仰者。
慧解致闻。
王坦之所重。
亡后犹见形。
诣王勖以行业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竺道馨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女尼。
太山人俗姓羊
志性于谨。
年二十,能诵《法华》、《维摩》诸经。
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节。
洛阳东寺,雅能清谈,尤善小品。
晋海西公太和中有女人辩妒之,以毒药害之。
竺道馨
本姓羊
太山人也。
志性专谨与物无忤。
沙弥时常为众使口恒诵经。
及年二十诵法华维摩等经。
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节。
弥老弥至。
洛阳东寺
雅能清谈尤善小品。
贵在理通不事辞辩。
一州道学所共师宗。
比丘尼讲经馨其始也。
泰和有女人辩。
笃信黄老专行服气。
先时人物亦多敬事。
及馨道王其术寝亡。
令辩假结同姓数相去来。
内怀姤嫉伺行毒害。
后窃以毒药内馨食中。
诸治不愈。
弟子问往谁家得病。
答曰。
我其知主。
皆籍业缘。
汝无问也。
设道有益我尚不说。
况无益耶。
不言而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鸠摩罗什十六国 344 — 413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3或344—413 【介绍】: 即拘摩罗耆婆鸠摩罗什婆
意为“童寿”。
十六国时高僧龟兹人,祖籍天竺
七岁随母出家。
九岁以后,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学小乘、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等,誉满西域
二十岁还龟兹
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吕光龟兹,得罗什,遂滞留凉州十八年,得通汉文。
后凉灭,入长安,为后秦姚兴国师
逍遥园译场,罗什译主
后八年,据《大唐内典录》载,共译佛经98部,425卷。
著名弟子有僧肇僧睿道生道融,世称“什门四圣”。
大乘部之《妙法莲华经》、《大方等大集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大智度论》等,均出其手,译文典丽而不失原意。
现存著作有《大乘大义章》。
全晋文
鸠摩罗什,一作句摩罗耆婆天竺人
吕光所获,历事吕纂吕隆至后秦弘始中迎入关,卒于长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童寿
天竺人也。
世为相国
大父达多有重名。
父炎将嗣相位。
避之出家。
东度葱岭
龟兹王闻其名。
郊迎之。
尊以为国师
王有妹年二十。
才敏绝人。
诸国交聘不许。
及见炎逼以妻之。
生二子。
其一罗什
其一则弗沙提婆。
始什之妊也。
其母慧解倍常。
闻雀黎大寺多名僧。
有得道者
呼女伴往听法。
忽通天竺语。
难问锋出。
有达么瞿沙者。
见曰。
是必孕智子。
为说舍利弗在胎时事。
什生七岁。
母因野行。
见冢骨。
从炎乞出家。
炎不可。
因不食六日。
气如缕。
乃许之。
遂与什俱落发。
母以专精禅观。
获初果。
什诵经日千偈。
偈三十二字。
凡三万二千言。
义亦自通。
龟兹人方加礼事。
母辄携什避去。
游诸国。
什九岁。
渡新头河。
罽宾
师事异僧槃头达多。
受杂藏中长两阿含。
凡四百万言。
达多奇之。
什自是声称达王。
王集异道。
立论相攻难。
异道慢什年小。
不为备。
什乘隙折困之。
异道愧伏。
王设上供。
差大僧营视。
惟恐其去。
年十二。
母携还龟兹
而诸国交聘以好爵。
悉不应。
已又携至月氏
北山尊者见之。
谓其母曰。
沙弥使三十五岁。
毗尼无玷者。
度人如优波鞠多。
不尔正一俊法师耳。
至沙勒。
顶戴佛钵。
私念钵大而轻如此耶。
即重不胜。
失声下之。
母问其故。
曰儿心分别。
故钵轻重耳
遂留沙勒一年
博览五明诸论。
及阴阳星算。
皆妙达其要。
沙门喜见劝王请什开法。
曰。
当有二益。
国中比丘
耻不及之。
而加精进。
龟兹王必以为尊什。
是敬己也。
来脩旧好。
王然之。
于是会道俗如其劝。
什真率忽绳墨。
或者疑之。
时有莎车王子须利耶跋陀
参军王子须耶利苏摩兄弟。
皆弃国位为沙门
苏摩尤才辩。
尝为什说阿耨达经。
以阴界诸入。
皆空无相。
怪而问曰。
此经乃坏破诸法至是耶。
因共研覈大小乘。
移时。
而什悟。
叹曰。
吾昔于小乘。
如以鍮石为金。
遂受中百二论。
十二门观等。
温宿国龟兹之北境也。
有异道。
立义击鼓。
求论辩。
什适随母在焉。
卒挫衄之。
自是名重左。
龟兹
广说诸经。
学徒自诸国来者云委。
尼阿竭耶末帝。
王女也。
博观群经。
已證二果。
闻法欣跃。
更请开演。
什益分别诸法本空。
阴界假名非实等法义。
听者晓悟。
年二十。
即王宫。
卑摩罗叉受戒。
学十诵律。
顷之母谓龟兹王白纯曰。
汝国寻衰柰何。
谓什曰。
方等深教不可思议。
传至东土。
惟尔之力。
但于汝无利。
惜哉。
什曰。
必使大化流传。
虽苦无所恨。
母以为然。
寻往天竺
进登三果。
什独留止国之新寺。
后于寺侧。
得放光经。
而文字隐蔽。
不可读。
什心知其魔。
不为动。
既而可读耳。
闻空中语曰。
智人何用此书。
什曰小魔敢尔。
二年
益习大乘经论。
龟兹王为张金座锦耨。
使坐以说法。
什以其师盘头达多未悟大乘。
请往化导。
俄其师至。
什为先说德女问经。
盖以其多明因缘空假。
而昔与师俱所不信者。
师谓什曰。
汝于大乘见何异相。
而遽尚之。
什曰。
大乘深妙。
有法皆空。
非小乘滞相偏局可拟也。
师曰。
汝言一切皆空。
甚可畏也。
汝亦知舍有爱空之患乎。
昔有狂人。
使工绩缕。
工已极其细好矣。
狂人犹以为未。
工指空曰。
此缕也。
狂人曰。
我何不见。
工曰缕细。
我良工且不见。
况他人乎。
狂人喜厚饷之。
汝之空法正类此也。
什曰。
小乘执有。
大是颠倒。
如人病目。
见空中华。
以为实有。
坐以待果。
要人共尝。
其不为明目者所笑乎。
于是达多悟。
礼什为师。
西域诸国。
咸伏什神异。
其说法时。
诸王皆长跪坐侧。
令什践而升座焉。
苻坚闻之。
久有迎什意。
建元十二年。
丁丑正月。
太史奏云。
有星现外国分野。
当有大智人入辅中国。
曰。
朕闻西域鸠摩罗什
将非此耶。
乃遣骁骑将军吕光等。
率兵七万。
西伐龟兹
曰。
若获罗什即驰驿送之。
军未至。
什谓龟兹王曰。
当有勍敌。
从日下来。
宜恭承之。
勿抗其锋。
王不纳。
发兵拒
大为所破。
遂获什。
见其齿少易之。
强妻以龟兹王女。
什不可。
曰。
道士岂复非气血生耶。
尚何辞。
乃饮以醇酒。
闭之密室。
还中路屯师山下。
什曰。
宜从屯陇上。
不纳。
夜果大雨潦起。
水深数丈。
死者数千人。
异之。
欲留王西国
什曰。
推运揆数。
此不宜留。
前有福地可居。
还至凉州
苻坚已为姚苌所害。
于是窃号河右。
姑臧
一日大风。
什曰。
不祥之风。
当有奸叛。
然不劳而自定。
俄有叛者。
寻皆殄灭。
沮渠蒙逊
先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
遣子纂。
率众讨之。
时论以乌合。
纂有威声。
势必全克。
以访什。
答曰。
此行未见其利。
纂果败于合黎。
郭黁起兵。
纂军轻骑还。
又为败。
仅以身免。
中书监张资病。
博营救疗。
外国道人罗叉云。
能瘥资病。
喜络赐不赀。
什知叉诳诈。
告资曰。
叉不能为。
徒烦费耳。
冥运虽隐。
可以术试之。
乃以五色丝作绳。
结之烧为灰末。
投水中。
灰若出水还成绳者。
病不可愈。
灰浮为绳自若。
未几资亡。
亦寻卒。
子绍袭位。
纂杀之自立。
有猪生子三首。
黑龙升井中。
蟠卧殿前。
比旦失之。
纂以为瑞。
号殿为龙翔
俄又升于当阳宫门。
又改为龙兴门。
什曰。
比日潜龙出游。
豕妖呈异。
龙者阴类。
出入以时。
今屡见灾也。
是必下人有谋者。
宜克己脩德。
以答天戒。
纂不纳。
竟为从弟超所杀。
什在凉州积年。
吕光父子。
既不弘道。
故蕴其深解。
无所宣化。
姚兴姚硕德
西破吕隆
迎至为国师
初延入西明阁逍遥园
译出众经。
多所暗诵。
又览旧经纰缪。
沙门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
传受其旨。
更出经论。
凡三百馀卷。
僧睿才识高明。
常随什传写。
什每为言。
西方辞体。
特重文制。
其宫商体韵。
以入管弦为善。
凡觐王见佛。
必有赞德。
经中偈颂。
皆其式也。
但翻梵为秦。
失其蔚藻。
虽得大意。
殊乖文体。
正如嚼饭饲人。
非徒无味。
乃令人呕哕也。
什尝以颂赠法和云。
心山育明德。
流薰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
清音彻九天。
凡十偈。
词喻皆尔。
雅好大乘。
志在敷演。
常叹曰。
吾著笔大乘阿毗昙。
非迦旃延比也。
无深识者。
因悽然而止。
著实相论二卷。
注维摩经。
皆肆笔成文。
无所窜定。
奉之若神。
尝讲经于草堂寺
及朝臣大德沙门千馀人。
肃容观听。
曰。
法师才明超悟。
海内无双。
何可使法少种嗣哉。
遂以妓女十辈。
逼令受之。
什亦曰。
定中常见小儿登吾肩。
欲障也。
自是不住僧坊。
别立廨舍。
诸僧或欲效之。
什乃聚针于钵谓曰。
若能食此乃可耳。
因举匕进针如常食。
卑摩罗叉律师
什受律师也。
至则欣迎尽礼。
卑摩未知被逼事。
问曰。
汝于汉地有大缘。
受法者几何人。
什曰。
经律未备。
新经皆什所传。
三千馀人。
相从授法。
但什以重障深。
于律有缺。
不能深弘耳。
杯渡比丘彭城
闻什在长安
叹曰。
吾与此子。
戏别三百馀年。
相见杳然未期。
迟有遇于来世耳。
什未终夕。
日觉四大不愈。
乃口出三番神咒。
令外国弟子诵之。
以自救。
未及致力。
转觉危殆。
于是力疾。
别众曰。
因法相遇。
殊未尽心。
方复后世。
自以暗昧。
谬充传译。
所出经论。
唯十诵律。
未及删烦。
若义契佛心。
焚身之日。
舌不焦坏。
遂终于逍遥园
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十二日
晋义熙五年也。
阇维果舌存焉。
晋书有传。
鸠摩罗什
此云童寿
天竺人也。
善经律论化行于西域
及东游龟兹(音丘慈)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处之。
时符坚僣号关中
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
并来朝坚。
坚引见。
二王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
请兵往定以求内附。
至竖建元十三年正月
太史奏云。
有星见外国分野。
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
坚曰。
朕闻西域鸠摩罗什
将非此耶。
即遣使求之。
至十八年九月
坚遣骁将吕光
率兵七万西伐龟兹
临发坚饯于建章。
谓曰。
帝王应天而治。
以子爱苍生为本。
岂贪其地而伐之。
正以怀道之人故也。
朕闻西域鸠摩罗什
深解法相善闲阴阳。
为后学之宗。
朕甚思之。
贤哲者国之大宝。
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
军未至。
什谓龟兹王白纯曰。
国运衰矣。
当有勍敌从东方来。
宜恭承之勿抗其锋。
纯不从而战。
遂破龟兹杀纯。
立纯弟震为主。
既获什载与俱还。
中路置军于山下。
将士已休。
什曰不可。
在此必见狼狈。
宜徙军陇上。
不纳。
是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
死者数千。
始密而异之。
什谓曰。
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
推迁揆数应速言归。
中路必有福土可居。
从之。
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
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
于是窃号关外年称大安
大安二年正月姑臧大风。
什曰。
不祥之风当有奸叛。
然不劳自定也。
俄而梁谦彭晃相继而反。
寻亦殄灭。
至光龙飞二年。
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弟蒙逊反。
推建康太守叚业为主。
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
率众五万讨之。
时论谓业等乌合。
纂有威声势必全剋。
以访什。
什曰。
观察此行未见其利。
既而纂败绩于合黎。
俄又郭黁(奴昆切)作乱。
纂委大军轻还。
所败仅以身免。
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
甚器之。
资病广求救疗。
有外国道人罗叉云。
能差资疾。
喜给赐甚重。
什知叉诳诈。
告资曰。
叉不能为徒烦费耳。
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
乃以五色丝作绳。
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
灰若出水还成绳者。
病不可愈。
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
既叉治无效。
少日资亡。
顷之又卒。
子绍袭位。
数日庶子纂杀绍自立。
称元咸宁
咸宁二年有猪生子。
一身三头。
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
比旦失之纂。
以为美瑞。
大殿为龙翔殿。
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
号为龙兴门
仔奏曰。
比日潜龙出游豕妖表异。
龙者阴类。
出入有时。
而今屡见则为灾生。
必有下人谋上之变。
宜剋己修德以答天戒。
纂不纳。
与什博戏。
杀棋曰。
斮胡奴头。
什曰。
不能斮胡奴头。
胡奴将斮人头。
此言有旨。
而纂终不悟。
弟保有子名超。
小字胡奴
后果杀纂斩首。
立其兄隆为主。
时人方验什之言也。
什停凉积年。
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教。
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
符坚已亡竟不相见。
姚苌僣有关中
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
吕以什智计多解。
恐为姚谋不许东入。
卒子兴袭位。
复遣敦请。
弘始三年三月
有树连理生于庙庭。
逍遥园变为茞。
以为美瑞。
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
军大破。
至九月上表归降。
方得迎什入关。
其年十二月二十日长安
兴待以国师之礼。
甚见优宠。
杯度比丘彭城
闻什在长安乃叹曰。
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
杳然未期。
迟有遇于来生耳。
什未终少日。
觉四大不宁。
乃口出三番神咒。
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
未及致力转觉危殆。
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
因法相遇殊未尽心。
方复后世恻怆何言。
自以闇昧谬充传译。
凡所出经。
论三百馀卷。
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
存其本旨必无差失。
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
今于众前发诚实誓。
若所传无谬者。
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
是岁晋义熙五年也。
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
薪灭形碎惟舌不灰尔。
鸠摩罗什
此云童寿
天竺人也。
家世国相
什祖父达多。
倜傥不群名重于国。
父鸠摩炎。
聪明有懿节。
将嗣相位。
乃辞避出家。
东度葱岭
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
自出郊迎请为国师
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
一闻则诵。
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
诸国娉之并不肯行。
及见摩炎心欲当之。
乃逼以妻焉。
既而怀什。
什在胎时。
其母自觉。
神悟超解有倍常日。
闻雀大寺名德既多。
又有得道之僧。
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
弥日设供请斋听法。
什母忽自通天竺语。
难问之辞必穷渊致。
众咸叹之。
罗汉达摩瞿沙曰。
此必怀智子。
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證。
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
顷之什母乐欲出家。
夫未之许。
遂更产一男名弗沙提婆。
后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
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
若不落发不咽饮食。
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
夫乃惧而许焉。
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
即敕人除发。
乃下饮食。
次旦受戒仍乐禅法。
专精匪懈学得初果。
什年七岁亦俱出家。
从师受经日诵千偈。
偈有三十二字。
凡三万二千言。
诵毗昙既过。
师授其义。
即自通达。
无幽不畅。
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妹利养甚多。
乃携什避之。
什年九岁。
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
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
罽宾王之从弟也。
渊粹有大量。
才明博识独步当时。
三藏九部莫不该练。
从旦至中手写千偈。
从中至暮亦诵千偈。
名播诸国远近师之。
什至即崇以师礼。
从受杂藏中长二含凡四百万言。
多每称什神俊。
遂声彻于王。
王即请入宫。
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
言气始交。
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
什乘隙而挫之。
外道折伏愧惋无言。
王益敬异。
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
此外国之上供也。
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
有若弟子。
其见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
其母携还龟兹
诸国皆聘以重爵。
什并不顾。
时什母将什至月氏北山
有一罗汉见而异之。
谓其母曰。
常当守护。
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
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
与优波掘多无异。
若戒不全无能为也
正可才明携诣法师而已。
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
心自念言。
钵形甚大何其轻耶。
即重不可胜。
失声下之。
母问其故。
答云。
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
遂停沙勒一年。
其冬诵阿毗昙。
于十门修智诸品无所咨受。
而备其妙。
又于六足诸问无所滞碍。
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名喜见
谓其王曰此沙弥不可轻。
王宜请令初开法门。
凡有二益。
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
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
而彼尊之是尊我也。
必来交好。
王许焉。
即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
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
什以说法之暇。
乃寻访外道经书。
善学围陀含多论。
多明文辞制作问答等事。
又博览四围陀典及五明诸论。
阴阳星算莫不必尽。
妙达吉凶言若符契。
为性率达不厉小检。
修行者颇共疑之。
然什自得于心未尝介意。
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
委国请从而为沙门
兄字须利耶跋陀
弟字须利耶苏摩。
苏摩才伎绝伦专以大乘为化。
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
什亦宗而奉之。
亲好弥至。
苏摩后为什说阿耨经。
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
怪而问曰。
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
答曰。
眼等诸法非真实有。
什既执有眼根。
彼据因成无实。
于是研覈大小往复移时。
什方知理有所归。
遂专务方等。
乃叹曰。
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
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
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
龟兹之北界。
时温宿有一道士
神辩英秀振名诸国。
手击王鼓而自誓言。
论胜我者斩首谢之。
什既至以二义相检。
即迷闷自失稽首归依。
于是声满左誉宣河外。
龟兹王躬往温宿。
迎什还国
广说诸经。
四远宗仰莫之能抗。
时王子为尼。
字阿竭耶末帝。
博览群经特深禅要。
云已證二果闻法喜踊。
乃更设大集请开方等经奥。
什为推辩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
时会听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
至年二十受戒于王宫。
卑摩罗叉学十诵律。
有顷什母辞往天竺
龟兹王白纯曰。
汝国寻衰吾其去矣。
行至天竺进登三果。
什母临去谓什曰。
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
传之东土唯尔之力。
但于自身无利。
其可如何。
什曰。
大士之道利彼忘躯。
若必使大化流传。
能洗悟矇俗。
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
于是留住龟兹止于新寺。
后于寺侧故宫中。
初得放光经。
始就披读。
魔来蔽文唯见空牒。
什知魔所为。
誓心踰固。
魔去字显。
仍习诵之。
复闻空中声曰。
汝是智人何用读此。
什曰。
汝是小魔宜时速去。
我心如地不可转也。
停住二年
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
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
大秦锦褥铺之。
令什升而说法。
什曰。
家师犹未悟大乘欲躬往仰化。
不得停此。
俄而大师盘头多不远而至。
王曰。
大师何能远顾。
多曰。
一闻弟子所悟非常。
二闻大王弘赞佛道。
故冒涉艰危远奔神国。
什得师至欣遂本怀。
为说德女问经。
多明因缘空假。
昔与师俱所不信。
故先说也。
师谓什曰。
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
什曰。
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
小乘偏局多诸漏失。
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
安舍有法而爱空乎。
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
绩师加意细若微尘。
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
此是细缕。
狂人曰。
何以不见。
师曰。
此缕极细。
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
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织师。
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
汝之空法亦由此也。
什乃连类而陈之。
往复苦至经一月馀日。
方乃信服。
师叹曰。
师不能反启其志。
验于今矣。
于是礼什为师。
言和上是我大乘师。
我是和上小乘师矣。
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
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
令什践而登焉。
其见重如此。
什既道流西域名东川
时符坚僣号关中
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
并来朝坚。
坚引见二王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
请兵往定以求内附。
至符坚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
太史奏云。
有星见于外国分野。
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
坚曰。
朕闻西域鸠摩罗什
襄阳沙门释道安
将非此耶。
即遣使求之。
至十七年二月
善善王前部王等。
又说坚请兵西伐。
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江将军姜飞。
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
率兵七万。
西伐龟兹乌耆诸国。
临发坚饯建章宫
曰。
帝王应天而治。
以子爱苍生为本。
岂贪其地而伐之乎。
正以怀道之人故也。
朕闻西国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
为后学之宗。
朕甚思之。
贤哲者国之大宝。
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
军未至。
什谓龟兹王白纯曰。
国运衰矣。
当有勍敌。
日下人从东方来。
宜恭承之勿抗其锋。
纯不从而战。
遂破龟兹杀纯。
立纯弟震为主。
既获什未测其智量。
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
强妻以龟兹王女。
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
曰。
道士之操不踰先父。
何可固辞。
乃饮以醇酒。
同闭密室。
什被逼既至遂𮓪其节。
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
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
惭愧而止还中路置军于山下。
将士已休。
什曰。
不可在此。
必见狼狈。
宜徙军陇上。
不纳。
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
水深数丈。
死者数千。
始密而异之。
什谓曰。
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
推运揆数应速言归。
中路必有福地可居。
从之。
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
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
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
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风。
什曰。
不祥之风当有奸叛。
然不劳自定也。
俄而梁谦彭晃相系而叛。
寻皆殄灭。
至光龙飞二年
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从弟蒙逊反。
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
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
率众五万讨之。
时论谓等乌合。
纂有威声势必全剋。
以访什。
什曰。
观察此行未见其利。
既而纂败绩于合梨。
俄又郭馨作乱。
纂委大军轻还。
复为馨所败仅以身免。
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
甚器之。
资病。
博营救疗。
有外国道人罗叉。
云能差资疾。
喜给赐甚重。
什知叉诳诈。
告资曰。
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
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
乃以五色系作绳。
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
灰若出水还成绳者。
病不可愈。
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
既而又治无效。
少日资亡。
顷之又卒。
子绍袭位。
数日庶子纂杀绍自立。
称元咸宁
咸宁二年有猪生子。
一身三头。
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
比旦失之。
纂以为美瑞。
大殿为龙翔殿。
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
纂改九宫门为龙兴门。
什奏曰。
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
龙者阴类出入有时。
而今屡见则为灾眚。
必有下人谋上之变。
宜剋棋修德以答天戒。
纂不纳。
与什博戏。
杀棋曰。
斫胡奴头。
什曰。
不能斫胡奴头。
胡奴将斫人头。
此言有旨。
而纂终不悟。
弟保有子超。
小字胡奴
后果杀纂斩首。
立其兄隆为主。
时人方验什之言也。
什停凉积年。
吕光父子既不弘道。
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
符坚已亡竟不相见。
姚苌僣有关中
亦挹其高虚心要请。
诸吕以什智计多解。
恐为姚谋不许东入。
卒子兴袭位。
复遣敦请。
弘始三年三月
有树连理生于广庭。
逍遥园变为茝。
以为美瑞。
谓智人应入。
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
军大破。
至九月上表归降。
方得迎什入关。
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
兴待以国师之礼。
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
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
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
涉历魏晋经论渐多。
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
兴少崇三宝锐志讲集。
什既至止。
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
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
转能汉言音译流便。
既览旧经义多纰僻。
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
于是兴使沙门增䂮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
更令出大品。
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
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
众心悏伏莫不欣赞。
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
信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
故托意九经游心十二。
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
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
大将军常山公左军将安城侯嵩并笃信缘业。
屡请什于长大寺讲说新经。
续出小品金刚波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论凡三百馀卷。
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
于时四方义士万里必集。
盛业久大于今咸仰。
龙光释道生
慧解入微玄搆文外。
每恐言舛入关请决。
庐山释慧远学贯群经栋梁遗化。
而时去圣久远疑义莫决。
乃封以咨什语见传。
沙门僧睿才识高明。
常随什传写。
什每为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
天竺国俗甚重文制。
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
凡觐国王必有赞
见佛之仪。
以歌叹为贵。
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
虽得大意殊隔文体。
有似嚼饭与人。
非徒失味。
乃令呕哕也。
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
心山育明德。
流薰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
清音彻九天。
凡为十偈辞喻皆尔。
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广。
常叹曰。
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
非迦旃延子比也。
秦地深识者寡。
折翮于此将何所论。
乃悽然而止。
唯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
并注维摩
出言成章无所删改。
辞喻婉约莫非玄奥。
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
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
性仁厚汎爱为心。
虚己善诱终日无勌。
姚主常谓什曰。
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
若一旦后世。
何可使法种无嗣。
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
自尔以来不住僧坊。
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每至讲说常先自说。
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
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初什龟兹卑摩罗叉律师受律。
卑摩后入关中
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
卑摩未知被逼之事。
因问什曰。
汝于汉地大有重缘。
受法弟子可有几人。
什答云。
汉境经律未备。
新经及诸论等。
多是什所传出。
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
但什累障深。
故不受师教耳。
杯渡比丘彭城
闻什长安
乃叹曰。
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
杳然未期。
迟有遇于来生耳。
什未终日。
少觉四大不愈。
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
未及致力转觉危殆。
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
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
方复后世恻怆何言。
自以闇昧谬充传译。
凡所出经论三百馀卷。
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
存其本旨无差失。
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通。
今于众前发诚实誓。
若所传无谬者。
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
卒于长
是岁晋义熙
五年也。
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
薪灭形碎唯舌不灰。
后外国沙门来云。
罗什所谙十不出一。
初什一鸠摩罗耆婆。
外国制名多以父母为本。
什父鸠摩炎。
母字耆婆。
故兼取为
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
或云弘始七年
或云八年
或云十一年
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
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
恐雷同三家无以正焉。
此云童寿
天竺人也。
家世国相
什既道流西域
名被东国。
苻坚僭号关中
有外国前部王。
龟兹王弟。
并来朝
于正殿引见二王。
因说云。
西域多产珍奇。
乃请兵往定。
以求内附。
至苻坚建元十三年正月
太史奏云。
有星见外国分野。
当有大德智人。
入辅中国。
曰。
朕闻西域鸠摩罗什
襄阳沙门道安
将非此耶。
即遣使求之。
十八年九月
骁骑将军吕光
江将军姜飞等。
将前部王。
车师王等。
率兵七万。
西伐龟兹
乌耆诸国。
临发。
建章宫
曰。
帝王应天而治。
以子爱苍生为本。
岂贪其地而伐之。
正以怀道之人故也。
朕闻西国鸠摩罗什
深解法相。
善闲阴阳。
为后学之宗。
朕甚思之。
贤哲者国之大宝。
若尅龟兹
即驰驿送什。
军未到。
什对龟兹王白纯曰。
国运衰矣。
当有勍敌日下。
宜恭承之。
勿抗其锋。
钝不从而战。
遂破龟兹
杀纯立纯弟震为主。
既获什。
未测其智量。
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
强妻以龟兹王女。
什拒而不受。
辞甚苦到。
乃饮以醇酒。
不亏其节。
或令骑牛。
及乘恶马。
欲使堕落。
什曾无异色。
惭愧而止。
还中路。
置军于山下。
将士已休。
什曰。
不可在此。
必见狼狈。
宜徙军陇上。
不纳。
至夜果大雨。
洪潦暴起。
水深数丈。
死者数千。
始异之。
什谓曰。
此凶亡之地。
不宜淹留。
归中路。
必有福地可居。
从之。
凉州
苻坚已为姚苌所害。
光三军缟素。
大临城南。
于是窃号关外。
称年太安
顷之。
卒。
子绍袭位。
庶子纂杀绍自立。
弟保有子名超。
杀纂斩首。
立其兄隆为主。
什停凉积年。
闻高名。
虚心要请。
诸吕以什智计多解。
恐为姚谋。
不许东入。
卒。
子兴袭位。
复遣敦请。
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
生于庙庭。
逍遥园
变为𦶜。
以为美瑞。
谓智人应入。
至五月
兴遣陇西公硕德。
西伐吕隆
军大破。
至九月
上表归降。
方得迎什入关。
其年十二月二十日
至于长安
兴待以国师之礼。
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
则淹留终日。
研微造尽。
则穷年忘勌。
自大法东被。
始于汉明。
涉历魏晋
经论渐多。
兴少崇三宝。
锐志讲集。
什既至止。
仍请入西明阁。
逍遥园
译出众经。
尽转汉言。
音译流便。
渐览旧经。
义多纰缪皆由先译失旨。
不与梵本相应。
于是兴使沙门僧䂮
僧迁。
法钦。
道流。
道恒
道标
僧睿
僧肇等。
八百馀人。
咨受什旨。
更令出大品。
什持梵本。
兴执旧经以相雠校。
文义圆通。
众心惬伏。
兴以佛道冲𨗉。
乃著通三世论。
以勖示因果。
王公已下。
并钦赞厥风。
续出小品。
金刚般若。
十住。
法华。
维摩
思益。
首楞严。
持世。
佛藏。
菩萨藏。
遗教。
菩提。
无行。
呵欲。
自在王
因缘观。
小无量寿。
新贤劫。
禅经。
禅法要。
禅要解。
弥勒成佛。
弥勒下生。
十诵律。
十诵戒本。
菩萨戒本。
成寔。
十住。
中百十二门。
诸论。
凡三百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祖晋 347 — 41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吴国人
史不书氏。
少师事台寺支法济。
有敏才。
与僧迁道流。
慧远学。
叹曰。
此辈易悟。
不复忧后生矣。
俄迁流蚤丧。
尤痛惜之。
道流撰诸经目。
未就。
为成焉。
后还京师瓦棺寺讲说。
桓玄每往观听。
谓人曰。
道祖愈于远公
但闻见之博未逮耳。
玄辅政。
欲使沙门敬王者。
乃辞还吴之台寺。
篡位。
敕郡送京师
以疾辞。
元熙元年殁。
寿七十三。
慧要昙顺昙诜。
远公弟子也。
要长于巧思。
以木刻芙蓉十二叶。
流转水中。
定山中𠷳。
漏无少误。
又尝作木鸢。
飞可至数百步。
释道祖
吴国人也。
少出家为台寺支法齐弟子。
幼有才思精勤务学。
后与同志僧迁道流等共入庐山
七年并山中受戒。
各随所习日有其新。
远公每谓等易悟。
尽如此辈不复忧后生矣。
迁流等并年二十八而卒。
叹曰。
此子并才义英茂清悟日新。
怀此长往一何痛哉。
道流撰诸经目未就。
为成之。
今行于世。
后还京师瓦官寺讲说。
桓玄每往观听。
乃谓人曰。
道祖后发愈于远公
但儒博不逮耳。
及玄辅正欲使沙门敬王
乃辞还吴之台寺。
有顷纂位。
敕郡送出京。
称疾不行。
于是绝迹人事讲道终日。
晋元熙元年卒。
春秋七十二矣。
有弟子慧要。
亦解经律而尤长巧思。
山中无刻漏。
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
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
晷景无差焉。
亦尝作木鸢飞数百步。
又有弟子昙顺昙诜。
并义学致誉。
顺本黄龙人
少受业什公。
后还师
蔬食有德行。
南蛮校尉刘遵
江陵竹林寺请经始。
遣徙焉。
诜亦清雅有风则。
维摩及著穷通论等。
又有法幽道恒道授等百有馀人。
或义解深明。
或匡拯众事。
或戒行清高。
或禅思深入。
并振名当世。
传业于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支昙谛东晋 ? — 411
全晋文
昙谛,本康居人,居吴兴乌程之千秋里,后徙故鄣昆山
义熙七年卒,有集六卷。
(案:《隋志》列昙谛慧远之前,丘道护作《昙谛诔》以为义熙七年五月卒。
道护与昙谛友善,必不有误。
高僧传》七《神僧传》三作宋元嘉末卒,恐未可据。
《隋志昙谛集》《丘道护集》皆列于晋,不列于宋,足以明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康氏
其先康居人
汉灵帝时
来归关中
汉末大乱。
吴兴
父肜。
初为冀州别驾
母黄氏梦。
僧呼之。
以麈尾铁镂书镇寄之。
觉而两物俱在。
于是大惊。
已而生谛。
谛五岁。
母以两物视之。
乃轩渠笑曰。
秦王饷我者耳。
母曰。
汝省所置之处乎。
谛罔然曰。
不忆。
十岁即弃家。
凡所悟解。
不由师训。
尝随肜如樊邓。
关中
辄名呼䂮。
僧主䂮咄曰。
童子而名我。
谁使之耶。
曰向者忽念我沙弥
为众僧撷蔬。
而野彘适傍其足。
沙弥者。
似是阿上。
偶识其名。
不觉失声耳。
䂮大怪讶以问肜。
肜叙本末。
出麈尾铁镂书镇视之。
䂮泣曰。
觉先师
昔为姚苌讲法华经时。
我为都讲。
二物所供者也。
且撷蔬伤足。
事皆可验。
因复追计宏觉没时。
正寄物之日也。
谛阅经过目成诵。
晚入虎丘山寺
讲法华大品维摩
各十五会。
游戏于易春秋左传。
工文章。
有集六卷。
性嗜山水。
定居章昆山
涧饮二十馀年。
宋元嘉末没。
阅世六十。
所依师。
史亡之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睿十六国 355 — 4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39 【介绍】: 即慧睿
十六国时僧。
魏郡长乐人,十八岁出家。
从师僧贤。
年二十二,博通经论。
二十四岁,游历名邦,后至关中,为后秦王公所崇敬,姚兴敕给俸恤吏力人舆。
参与鸠摩罗什译场为助译,为其主要弟子之一。
尝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中论》、《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等作序。
有《二秦众经论》。
全晋文
魏郡长乐人,师事道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魏郡长乐人
史失其氏。
年十八为沙门
师事僧贤法师
博通经论。
僧朗讲放光般若。
每致难词。
曰。
殊有胆气。
其难。
吾多不能通。
真佳弟子也。
罗什关中
译禅要三卷。
始乃鸠摩罗陀所造。
终乃马鸣大士所造。
而其中多外国圣之语。
亦称菩萨禅要。
精练之。
分为五门。
司徒姚嵩
雅相礼敬。
兴问曰。
睿公谁可比。
曰未见其比。
兴尝法集。
公卿咸在。
曰。
四海僧望也。
竺法护出法华经语曰。
天见人人见天。
什诵至此曰。
义与西域同。
但其辞过质耳。
曰。
将非人天交接。
两得相见乎。
什然之。
讲成实论。
什曰。
此诤论中。
有七处文。
破毗昙子。
能辨之乎。
举其处以应。
皆当什意。
子真精识。
传译有赏音者。
吾何恨哉。
求生安养
坐卧不敢背西。
临终谓同学曰。
身口意业。
或相违犯。
愿施以大慈。
为永劫法侣也。
于是浴罢。
礼拜合爪。
西向殁。
寿六十七。
有同学僧楷。
有高行。
齐名。
僧睿
魏郡长乐人也。
少乐出家。
至年十八始获从志。
依投僧贤法师为弟子。
谦虚内敏学与时竞。
至年二十二博通经论。
尝听僧朗法师讲放光经。
屡有机难。
有濠上之契。
曰。
比格难。
吾累思不能通。
可谓弟子也。
至年二十四。
游历名邦处处讲说。
知音之士负帙成群。
常叹曰。
经法虽少足识因果。
禅法未传厝心无地什后至关。
因请出禅法要三卷。
始是鸠摩罗陀所制。
末是马鸣所说。
中间是外国诸圣共造。
亦称菩萨禅。
既获之日夜修习。
遂精鍊五门善入六净。
司徒姚嵩深相礼贵。
姚兴
睿公何如。
答。
实邺卫之松
敕见之。
公卿皆集。
欲观其才器。
风韵𮊈流含吐彬蔚。
大赏悦。
即敕给俸恤吏力人舆。
后谓曰。
乃四海标领。
何独邺卫之松
于是美声遐布远近归德。
什所翻经。
并参正。
昔竺法护出正法华经。
受决品云。
天见人人见天。
译经至此乃言。
此语与西域义同。
但在言过质。
曰。
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什喜曰。
实然。
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
后出成实论令讲之。
什谓曰。
此诤论中有七变处文破毗昙。
而在言小隐。
若能不问而解可谓英才。
启发幽微果不咨什而契然悬会。
什叹曰。
吾传译经论得与子相值。
真无所恨矣。
著大智论十二门论中论等诸序。
并著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等序。
皆传于世。
善摄威仪弘赞经法常回此诸业愿生安养
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
后自知命尽。
忽集僧告别。
乃谓众曰。
平生誓愿愿生西方。
所见或当得往。
未知定免狐疑成不。
但身口意业或相违犯。
愿施以大慈为永劫法朋也。
于是入房洗浴。
烧香礼拜。
还床向西方合掌而卒。
是日同寺咸见五色香烟从房出。
春秋六十七矣。
时又有沙门僧楷。
睿公同学。
亦有高名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肇十六国 384 — 4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414 【介绍】: 十六国时僧。
京兆人俗姓张
少年为人佣书,历观经史典籍,尤善《老》、《庄》,及读《维摩诘经》,遂出家。
以擅长般若学著称,名振关辅
鸠摩罗什主要弟子之一,先后在姑臧长安师译经
撰有《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并注《维摩诘经》。
全晋文
京兆人,以庸书为业。
后为僧,师事鸠摩罗什姑臧
寻从入长安,住逍遥园
弘始中姚兴所害,有集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京兆人
史不书氏。
家贫为人佣书。
遂博观经史子集。
尤善庄老。
年十二。
沙门
名震三辅。
罗什姑臧
往从之。
什与语。
惊曰法中龙象也。
于是携以归关中
逍遥园
详定经论。
四方学者辐辏。
设难交攻。
迎刃而解。
众皆厌服。
时有道生道融僧睿
皆师罗什
童寿之门四圣。
初著般若无知论。
什见之曰。
吾解不谢子。
文当相挹。
刘遗民得之。
以呈远公
远公搏髀叹。
以为未尝有也。
后又著不真空论。
物不迁论。
注维摩经。
什化去追悼之。
又著涅槃无名论。
皆妙造精微。
姚兴敬重其笔札。
使颁传。
义熙十年殁。
寿三十二。
僧肇
京兆人
家贫以佣书为业。
遂因缮写。
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
爱好玄微。
每以庄老为心要。
尝读老子德章。
乃叹曰。
美则美矣。
然期神冥累之方。
犹未尽善也。
后见旧维摩经。
欢喜顶受披寻玩味。
乃言。
始知所归矣。
因此出家。
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
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
或千里趍负入关抗辩。
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
承机挫锐曾不流滞。
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
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䘐。
罗什姑臧
自远从之。
什嗟赏无极。
及什适长安
亦随返。
姚兴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
以去圣久远文义多杂。
先旧所解时有乖谬。
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
因出大品之后。
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馀言。
竟以呈什。
什读之称善。
乃谓曰。
吾解不谢子。
辞当相挹。
庐山隐士刘遗民此论。
乃叹曰。
不意方袍复有平叔
因以呈远公
乃抚机叹曰。
未常有也。
因共披寻玩味更存往复。
遗民乃致书曰。
顷餐徽问有怀遥仰。
岁末寒严体中何如。
音寄壅隔增用悒蕴。
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瘁。
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悆不。
去年夏末见上人波若无知论。
才运清俊旨中沈允。
推步圣文婉然有归。
披味慇勤不能释手。
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
悟怀绝冥之肆。
穷尽精巧无所间然。
但闇者难晓犹有馀疑。
今辄条之如左。
愿从容之暇粗为释之。
答书曰。
不面在昔伫想用劳。
得前疏并问。
披寻反覆欣若暂对。
凉风戒节顷常何如。
贫道劳疾每不佳。
即此大众寻常什师休胜。
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
城堑三宝弘道是务。
由使异典胜僧自而至。
灵鹫之风萃乎兹土。
领公远举。
乃是千载之津梁。
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馀部。
什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
法藏渊旷日有异闻。
禅师瓦官寺教习禅道。
门徒数百日夜匪懈。
邕邕肃肃致自欣乐
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部。
本末精悉若睹初制。
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
梵本虽未及译。
时问中事发言新奇。
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
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集。
馀复何恨。
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
称咏既深聊复委及。
然来问婉切难为郢人
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
且至趣无言。
言则乖旨。
云云不已竟何所辩。
聊以狂言示詶来旨也。
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
并注维摩
及制诸经论序。
并传于世。
及什之亡后。
追悼永往翘思弥厉。
乃著涅槃无名论。
其辞曰。
经称有馀无馀涅槃。
涅槃秦言无为。
亦名灭度
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
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
斯盖镜像之所归。
绝称之幽宅也。
而曰有馀无馀者。
盖是出处之异号。
应物之假名。
余尝试言之。
夫涅槃之为道也。
寂寥虚旷。
不可以形名得。
微妙无相。
不可以有心知。
超群有以幽升。
量太虚而永久随之弗得其踪。
迎之罔眺其首。
六趣不能摄其生。
力负无以化其体。
眇渀惚恍若存若往。
五目莫睹其容。
二听不闻其响。
窈窈冥冥谁见谁晓。
弥伦靡所不在。
而独曳于有无之表。
然则言之者失其真。
知之者返其愚。
有之者乖其性。
无之者伤其躯。
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
净名杜口于毗耶。
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
释梵乃绝听而雨花。
斯皆理为神御。
故口为之缄默。
岂曰无辩。
辩所不能言也。
经曰。
真解脱者离于言数。
寂灭永安无终无始。
不晦不明不寒不暑。
湛若虚空无名无證。
论曰。
涅槃非有亦复非无。
言语路绝心行处灭。
寻夫经论之作也。
岂虚构哉。
果有其所以不有。
故不可得而有。
有其所以不无。
故不可得而无耳。
何者本之有境则五阴永灭。
推之无乡则幽灵不竭。
幽灵不竭则抱一湛然。
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
万累都捐。
故与道通同。
抱一湛然。
故神而无功。
神而无功。
故至功常在。
与道通同。
故冲而不改。
冲而不改。
不可为有。
至功常在。
不可为无。
然则有无绝于内。
称谓沦于外。
视听之所不暨。
四空之所昏昧。
恬兮而夷。
泊焉而泰。
九流于是乎交归。
众圣于此乎冥会。
斯乃希夷之境。
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题榜其方域而语神道者
不亦邈哉。
其后十演九折。
凡数千言。
文多不载。
论成之后上表于姚兴曰。
闻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王得一以治天下。
伏惟。
陛下哲钦明道与神会。
妙契环中理无不晓。
故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
依被苍生垂文作范。
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
涅槃之道。
盖是三乘之所归。
方等之渊府。
眇茫希夷。
绝视听之域。
幽致虚玄。
非群情之所测。
以微躯猥蒙国恩。
得闲居学肆。
在付公门下十有馀年。
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
涅槃一义常为听习先。
才识闇短。
虽屡蒙诲喻。
犹怀漠漠。
为竭愚不已。
亦如似有解。
然未经高胜先唱。
不敢自决。
不幸什公去世。
咨参无所。
以为永恨。
而陛下圣德不孤。
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
决其方寸。
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
一日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宗极。
颇涉涅槃无名之义。
今辄作涅槃无名论。
有十演九折。
博采众经托證成喻。
以仰述陛下无名之致。
岂曰开诣神心穷究当。
聊以拟议玄门班喻学徒耳。
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
如其有差伏承旨授。
答旨慇勤。
备加赞述。
即敕令缮写班诸子侄。
其为时所重如此。
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
春秋三十有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昙谛曹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正元之中
洛阳
译昙无德羯磨法。
昙谛
姓康氏
其先康居国人
汉灵帝时移附中国。
献帝末乱移止吴兴
父肜尝为冀州别驾
母黄氏昼寝梦见一僧。
呼黄为母。
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二枚。
眠觉见两物具存。
因而怀孕生
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之。
曰。
秦王所饷。
母曰。
汝置何处。
答云不忆。
至年十岁出家。
学不从师悟自天发。
后随父之樊邓。
遇见关中僧䂮(音略)道人。
忽唤䂮名。
䂮曰。
童子何以呼宿老名。
曰。
向者忽言。
阿上是沙弥
为众僧采菜被野猪所伤。
不觉失声耳。
䂮经为弘觉法师弟子。
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
䂮初不忆。
此乃诣父。
父具说本末并示书镇麈尾等。
䂮乃悟而泣曰。
即先师弘觉法师也。
师经为姚苌讲法华。
贫道为都讲。
姚苌饷师二物。
今遂在此。
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
复忆采菜之事。
弥深悲仰。
性爱林泉。
后还吴兴
入故章昆山
闲居涧饮二十馀载。
宋元嘉末卒于山。
寿六十馀。
昙谛
姓康
其先康居人
汉灵帝时移附中国。
献帝末乱移止吴兴
父肜尝为冀州别驾
母黄氏昼寝。
梦见一僧呼黄为母。
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二枚。
眠觉见两物具存。
因而怀孕生
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之。
曰。
秦王所饷。
母曰。
汝置何处。
答云不忆。
至年十岁出家。
学不从师悟自天发。
后随父之樊邓。
遇见关中僧䂮道人。
忽唤䂮名。
䂮曰。
童子何以呼宿老名。
曰。
向者忽言。
阿上是沙弥
为众僧采菜被野猪所伤。
不觉失声耳。
䂮经为弘觉法师弟子。
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
䂮初不忆此。
乃诣父。
父具说本末。
并示书镇麈尾等。
䂮乃悟而泣曰。
即先师弘觉法师也。
师经为姚苌讲法华。
贫道为都讲。
姚苌饷师二物。
今遂在此。
追计弘觉舍命。
正是寄物之日。
复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
后游览籍遇目斯记。
晚入吴虎丘寺
讲礼易春秋各七遍。
法华大品维摩各十五遍。
又善属文翰。
集有六卷。
亦行于世。
性爱林泉。
后还吴兴
入故章昆崙山
闲居涧饮二十馀载。
宋元嘉末卒于山舍。
春秋六十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康僧会孙吴 ? — 2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0 【介绍】: 三国吴僧。
康居人
明解三藏,博览群书。
孙权赤乌三年建业,为其立佛寺。
孙皓立,会亟说正法。
译《阿难念弥陀经》、《镜面王经》、《察微王经》等。
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
以疾卒。
全三国文·卷七十五
会,天竺人,幼随父居交阯,年十馀出家,其先康居人,因谓之康僧。
汉末入,吴主权以为博士
赤乌中建初寺,造舍利塔
中国有寺塔自此始,天纪四年吴平,寻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其先康居国人也。
父商于中夏
往来海上。
遂家于交趾
生会。
会幼孤为沙门
弘雅有识量。
笃志好学善属文。
孙氏有江左
佛教未化。
会志在振兴。
赤乌十年
建业
营立茆茨。
设像行道。
国人初见沙门
惊异之。
有司以闻。
权曰是汉明帝所梦。
佛神之遗风耶。
诏至问状。
会曰如来大师
化已千岁。
然灵骨舍利。
神变无方。
阿育王奉之。
为塔至八万四千。
此其遗迹也。
权曰舍利可得乎。
曰可得。
权曰。
苟可得则当为塔之。
不然面谩之罪其无赦。
会请期以七日
于是戒其属曰。
法之废兴。
在此一举。
宜加意焉。
至期无应。
又展七日
又无应。
权曰。
果面谩我。
趣烹之。
会惧更请展期。
以死求之。
七日夜
闻有声铿然出瓶中。
视之五色之光错发。
大呼曰。
获舍利矣。
黎明进之。
权与公卿聚观。
大惊曰。
希世之瑞也。
会因言。
舍利威神。
一切世间无能坏者。
权使力士碎之。
砧椎俱陷。
而光明自若。
于是塔之佛陀里。
又为寺号建初。
志其始也。
教法因大兴。
权薨。
皓嗣位。
不道。
尽毁神祠。
波及寺宇。
臣寮谏曰。
先帝感瑞创建。
其可毁哉。
遣张昱诘会。
会挫其词理。
昱屈乃去。
会送至门。
昱指寺傍淫祠曰。
玄化远被。
近者不革。
何哉。
会应声曰。
疾雷破山。
聋者不闻。
非雷之罪。
天下之理。
通则万物悬应。
阻则肝胆之间。
不啻楚越。
昱以会才高闻。
皓迎至之。
问曰。
佛之所谓善恶报应可得闻乎。
对曰。
明主以孝慈治天下。
则赤鸟翔而老人现。
仁德育万物。
则醴泉洌而嘉禾生。
善既有瑞。
恶亦如之。
故为恶于隐。
鬼得而诛之。
为恶于显。
人得而诛之。
易称。
积善馀庆。
诗言。
求福不回。
虽儒典之格言。
即佛教之明训。
皓曰。
然则周孔已明。
安用佛教。
对曰。
周孔不欲深言。
故粗示其略。
佛教不止浅言。
故详示其要。
皆为善也。
圣人唯恐为善之不多。
陛下以为嫌。
何也。
皓无以詶之。
遂罢。
宿卫治圃。
得金像。
皓使置秽处。
蒙不洁。
以为笑乐。
俄得肿疾。
呻吟彻昼夜。
卜之曰。
坐犯大神。
祷诸神祠不效。
宫人有奉佛者曰。
盍亦祷诸佛乎。
皓悟迎像殿上。
龛而供事之。
且请会说法。
会指其理要晓譬之。
皓求读沙门戒本。
会取本业百二十五愿。
分二百五十事。
以示皓。
而使皓于行住坐卧。
增益其善意。
皓既受五戒。
疾良已。
乃严饰其像。
而身事之。
凶虐为稍减。
会译小品六度集杂譬喻等经。
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
天纪四年四月吴亡。
九月会殁。
晋咸和中苏峻叛。
火所建塔。
司空何充复脩完之。
平西将军赵诱谓人曰。
言塔有光诞也。
俄光五色出塔顶。
肃然增敬。
又于寺东。
重造小塔云。
会未至吴时
有优婆塞支谦字恭明
一名越
月氏人
又有支谶支亮。
亮字纪明
学于
又学于亮。
博观群书。
通六国语。
为人颀瘠而黑。
眼白童子黄。
时为之语曰。
支郎眼中黄。
形躯虽小是智囊。
献帝末避地于吴。
权召见悦之。
拜为博士
使辅东宫
吴志略之云。
释僧会
俗姓康氏
其先康居国人
世居天竺
其父因商贾移于交阯
会年十馀岁。
二亲并亡。
以至性居忧。
服阕出家。
厉行甚峻。
为人弘雅有识量。
笃志好学。
明解三藏博览六经。
天文图纬多所综涉。
辨于枢机颇属文翰。
孙权已制江左
而佛教未行。
赤乌十年初达建业
营立茅茨设像行道。
吴国以初见沙门
睹形而未及其道。
疑为矫异。
有司奏曰。
有胡人入境。
自称沙门
容服非常。
事应检察。
曰。
汉明帝梦神号称为佛。
彼之所事岂其遗风耶。
即召会诘问。
有何灵验。
会曰。
如来迁迹忽逾千载。
遗骨舍利神曜无方。
阿育王起塔及八万四千。
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
以为誇诞乃谓会曰。
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
如其虚妄国有常刑。
会请期七日。
乃谓其属曰。
法之兴废在此一举。
今不至诚后将何及。
乃共洁斋静室。
以铜瓶加几烧香礼请。
七日期毕寂然无应。
求申二七。
亦复如之。
曰。
此欺诳将欲加罪。
会更请三七日。
又特听。
会谓法侣曰。
宣尼有言。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法云应降。
而吾等无憾。
何假王宪
当以誓死为期耳。
三七日暮犹无所见。
莫不震惧。
既入五更。
忽闻瓶中鎗然有声。
会自往视果获舍利。
明旦自手执瓶泻于铜盘。
舍利所冲盘即破碎。
肃然惊起曰。
希有之瑞也。
会进而言曰。
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
乃劫烧之火不能焚。
金刚之杵不能碎。
令试之。
会更誓曰。
法云方被苍生仰泽。
愿更垂神迹以广示威灵。
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
使力者击之。
于是砧磓俱陷舍利无损。
大嗟伏。
即为建塔。
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
名其地为佛陀里。
由是江左大法遂兴。
至孙皓即位法令苛虐废弃淫祀毁坏佛寺。
尝使卫兵入后宫治园。
于地得一金像高数尺呈皓。
皓使著不净处以秽汁灌之。
共诸群臣笑以为乐。
俄尔之间举身大肿。
阴处尤痛。
叫呼彻天。
太史占言。
犯大神所为。
即祈祝诸庙求福。
婇女即迎像置殿上。
香汤洗数十遍。
烧香忏悔。
皓叩头于枕。
自陈罪状。
有顷痛间。
遣使至寺请会说法。
会即随入。
皓具问罪福之由。
会为敷析辞甚精要。
皓有才解欣然大悦。
因求看沙门戒。
会以戒文禁秘不可轻宣。
乃取本业百三十五愿。
分作二百五十事。
行住坐卧皆愿众生。
皓见慈愿广普益增善意。
既就会受五戒。
旬日疾瘳。
乃于会所住更加修饰。
宣示宗室莫不尊奉。
会在吴朝亟说正法。
以皓性凶粗不及妙义。
唯叙报应近事以开其心。
天纪四年皓降
九月会遘疾而终。
是岁晋武太康元年也。
至晋成帝咸和中苏峻作乱。
焚会所建塔。
司空何充复更修造。
平西将军赵诱世不奉法傲蔑三宝。
入此寺谓诸道人曰。
久开此塔屡放光明。
虚诞不经所未能信。
若必自睹所不论耳。
言竟塔即出五色光照曜堂刹。
肃然毛竖。
由是敬信。
于寺东更立一小塔。
唐高宗永徽中复见形于越。
称是游方僧。
而神气瑰异。
见者悚然。
罔知阶位。
时寺纲紏诘其由骂驱逐之。
会行及门。
乃语之曰。
康僧会也。
苟能留吾真体。
楅尔伽蓝。
跬步之间立而息绝。
既而双目微瞑。
精爽不销。
举手如迎揖焉。
足跨似欲行者。
众议偃其灵躯寘于窀穸。
人力殚绝略不倾移。
遂迁于胜地别立崇堂。
越人竞以香花灯烛缯䌽幡盖果实衣器请祈心愿多谐人意。
初越之军旅多寓永欣。
其妇女生产。
兵士荤血触污僧蓝。
人不堪其秽恶。
会乃化形往谒闽廉使李若初
且曰。
君侯领越之藩条。
托为迁之军旅。
语罢拂衣而去。
寻失踪迹。
李公喜而骇。
且记其言。
后果赴是郡。
上官讫便谒灵迹。
认当时言者即斯僧也。
命撤军家勒就营幕。
又匹妇夜临蓐席且无脂烛邻无隙光。
俄有一僧秉烛自牖而入。
其夫旦入永欣认会貌。
即是授火救产之僧。
自尔民间多就求男女焉。
又尝就闾阎家求草屦。
至今越人多以芒鞋油幡上献。
感应盻蚃。
各赴人家。
不可周述号超化禅师
康僧会
其先康居人
世居天竺
其父因商贾。
移于交趾
会年十馀岁。
二亲并终。
至孝服毕出家。
励行甚峻。
为人弘雅有识量。
笃至好学。
明解三藏。
博览六经。
天文图纬多所综涉。
辩于枢机颇属文翰。
孙权已制江左
而佛教未行。
先有优婆塞支谦
字恭明
一名越
本月支人。
来游汉境。
初汉桓灵之世有支谶
译出众经。
有支亮字纪明
资学于
又受业于亮。
博览经籍莫不精究。
世间伎艺多所综习。
遍学异书通六国语。
其为人细长黑瘦。
眼多白而睛黄。
时人为之语曰。
支郎眼中黄。
形躯虽细是智囊。
汉献末乱避地于吴。
孙权闻其才慧。
召见悦之。
拜为博士
使辅导东宫
韦曜诸人共尽匡益。
但生自外域。
吴志不载。
以大教虽行。
而经多梵文未尽翻译。
已妙善方言。
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
吴黄武元年建兴中
所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四十九经。
曲得圣义。
辞旨文雅又依无量寿中本起。
制菩提连句梵呗三契。
并注了本生死经等。
皆行于世。
吴地初染大法。
风化未全。
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
乃杖锡东游。
吴赤乌十年
初达建邺营立茅茨设像行道。
吴国以初见沙门
睹形未及其道。
疑为矫异。
有司奏曰。
有胡人入境。
自称沙门
容服非恒。
事应检察。
曰。
汉明帝梦神号称为佛。
彼之所事岂非其遗风耶。
即召会诘问。
有何灵验。
会曰。
如来迁迹忽逾千载。
遗骨舍利神无方。
阿育王
起塔乃八万四千。
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
以为誇诞。
乃谓会曰。
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
如其虚妄国有常刑。
会请期七日。
乃谓其属曰。
法之兴废在此一举。
今不至诚后将何及。
乃共洁斋静室。
以铜瓶加凡烧香礼请。
七日期毕寂然无应。
求申二七亦复如之。
曰。
此寔欺诳将欲加罪。
会更请三七。
又特听。
会谓法属曰。
宣尼有言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灵应降而吾等无感。
何假王宪
当以誓死为期耳。
三七日暮犹无所见。
莫不震惧。
既入五更。
忽闻瓶中鎗然有声。
会自往视果获舍利。
明旦呈
举朝集观。
五色光炎照耀瓶上。
自手执瓶泻于铜盘。
舍利所冲盘即破碎。
大肃然惊起而曰。
希有之瑞也。
会进而言曰。
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
乃劫烧之火不能焚。
金刚之杵不能碎。
命令试之。
会更誓曰。
法云方被苍生仰泽。
愿更垂神迹以广示威灵。
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
使力者击之。
于是砧磓俱陷舍利无损。
大叹服。
即为建塔。
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
因名其地为佛陀里。
由是江左大法遂兴。
孙皓即政。
法令苛虐废弃淫祀。
乃及佛寺并欲毁坏。
曰。
此由何而兴。
若其教真正。
与圣典相应者。
当存奉其道。
如其无实皆悉焚之。
诸臣佥曰。
佛之威力不同馀神。
康会感瑞大皇创寺。
今若轻毁恐贻后悔。
遣张昱诣寺诘会。
昱雅有才辩。
难问纵横。
会应机骋词。
文理锋出。
自旦之夕。
昱不能屈。
既退会送于门。
时寺侧有淫祀者。
昱曰。
玄化既孚此辈何故近而不革。
会曰。
雷霆破山聋者不闻。
非音之细。
苟在理通。
则万里悬应。
如其阻塞则肝胆楚越。
昱还叹会才明非臣所测。
愿天鉴察之。
大集朝贤。
以马车迎会。
会既坐。
问曰。
佛教所明。
善恶报应。
何者是耶。
会对曰。
夫明主以孝慈训世。
则赤乌翔而老人见。
仁德育物。
则醴泉涌而嘉苗出。
善既有瑞恶亦如之。
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
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
易称积善馀庆。
诗咏求福不回。
虽儒典之格言。
即佛教之明训。
曰。
若然。
则周孔已明。
何用佛教。
会曰。
周孔所言略示近迹。
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
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
修善则有天宫永乐。
举兹以明劝沮。
不亦大哉。
当时无以折其言虽闻正法。
而昏暴之性不胜其虐。
后使宿卫兵入后宫治园。
于地得一金像高数尺呈
使著不净处以秽汁灌之。
共诸群臣笑以为乐。
俄尔之间。
举身大肿。
阴处尤痛。
叫呼彻天。
太史占言。
犯大神所为。
即祈祀诸庙永不差愈。
婇女先有奉法者。
因问讯云。
陛下就佛寺中求福不。
举头问曰。
佛神大耶。
婇女云。
佛为大神。
心遂悟具语意故。
婇女即迎像置殿上。
香汤洗数十过。
烧香忏悔。
叩头于枕自陈罪状。
有顷痛间。
遣使至寺。
问讯道人。
请会说法。
会即随入。
具问罪福之由。
会为敷析辞甚精要。
先有才解欣然大悦。
因求看沙门戒。
会以戒文禁秘不可轻宣。
乃取本业百三十五愿。
分作二百五十事。
行住坐卧皆愿众生。
见慈愿广普。
益增善意。
即就会受五戒。
旬日疾瘳。
乃于会所住更加修饰。
宣示宗室莫不必奉。
会在吴朝亟说正法。
性凶粗不及妙义。
唯叙报应近事以开其心。
会于建初寺译出众经。
所谓阿难念弥镜面王察微王梵皇经等。
又出小品及六度集杂譬喻等。
并妙得经体。
文义允正。
又传泥洹呗声。
清靡哀亮一代模式。
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
并制经序。
辞趣雅便义旨微密。
并见于世。
至吴天纪四年四月
降晋。
九月会遘疾而终。
是岁晋武太康元年也。
至晋成咸和中
苏峻作乱。
焚会所建塔。
司空何充复更修造。
平西将军赵诱
世不奉法傲慢三宝。
入此寺。
谓诸道人曰。
久闻此塔屡放光明虚诞不经所未能信。
若必自睹所不论耳。
言竟塔即出五色光。
照曜堂刹。
肃然毛竖。
由此信敬。
于寺东更立小塔远由大圣神感。
近亦康会之力。
故图写厥像传之于今。
孙绰为之赞曰。
会公箫瑟  寔惟令质  心无近累 情有馀逸  属此幽夜  振彼尤黜 超然远诣  卓矣高出 有记云。
孙皓打试舍利。
谓非其时。
余案将坏寺。
诸臣咸答。
康会感瑞大皇创寺。
是知初感舍利必也时。
故数家传记。
咸言。
孙权感舍利于吴宫。
其后更试神验。
或将也。
其先康居人
世居天竺
其父因商贾。
移于交阯
会年十馀岁。
二亲并亡。
以至性奉孝
服毕出家。
励行甚峻。
为人弘雅有识量。
明解三藏。
博览六经。
天文图纬。
多所综涉。
颇属文翰。
孙权已制江左
而佛教未行。
先有优婆塞支谦
字恭明
本月支人。
来游汉境。
初汉桓灵之世。
支谶
译出众经。
有支亮。
资学于识。
又受业于亮。
博览经籍。
莫不精究。
汉献末乱。
避地于吴。
孙权闻其才慧。
召见悦之。
拜为博士
使辅导东宫
韦曜诸人。
共尽匡益。
以大教虽行。
而经多梵文。
乃收集众本。
译为汉语。
吴黄武元年
至建兴中
所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
四十九经。
曲得圣义。
并注了本生死经等。
吴地初染大法。
风化未全。
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
乃杖锡东游。
吴赤乌十年初。
建业
营立茅茨。
设像行道。
有司奏曰。
有番人入境。
自称沙门
容服非恒。
事应检察。
曰。
昔汉明梦神。
号称为佛。
彼之所事。
岂其遗风耶。
即召会诘问。
有何灵验。
会曰。
如来迁迹。
忽逾千载。
遗骨舍利。
无方。
阿育王起塔。
八万四千。
夫塔寺之兴。
以表遗化也。
以为誇诞。
乃谓会曰。
若能得舍利。
当为造塔。
如其虚妄。
国有常刑。
会请期七日。
乃谓其属曰。
法之兴废。
在此一举。
今不至诚。
后将何及。
乃共洁斋靖室。
以铜瓶加几。
烧香礼请。
七日期毕。
寂然无应。
求申二七。
亦复如之。
曰。
此欺诳。
将欲加罪。
会更请三七。
又特听。
会谓法属曰。
灵应降。
而吾等无感。
何假王宪
当以誓死为期耳。
三七日暮。
犹无所见。
莫不震惧。
既入五更。
忽闻瓶中铿然有声。
会自往视。
果获舍利。
明旦呈
举朝集观。
五色光炎。
照耀瓶上。
自手执瓶。
泻于铜盘。
舍利所冲。
盘即破碎。
大肃然惊起曰。
希有之瑞也。
会进言曰。
舍利威神。
岂直光明相而已。
乃劫烧之火不能焚。
金刚之杵不能碎。
命令试之。
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
使力者击之。
于是砧磓俱陷。
舍利无损。
大嗟服。
即为建塔。
以始有佛寺。
故号建初寺
因名其地。
为佛陀里。
由是江左大法遂兴。
孙皓即正。
法令苛虐。
废弃淫祠。
乃及佛寺。
诸臣佥曰。
佛之威力。
不同馀神。
康会感瑞。
大皇创寺。
今若轻毁。
恐贻后悔。
遣张昱诣寺诘会。
昱雅有才辩。
难问纵横。
会应机骋辞。
文理锋出。
自旦之夕。
昱不能屈。
昱还。
叹会才明。
非臣所测。
愿天鉴察之。
大集朝贤。
以车马迎会。
会既坐。
问曰。
佛教所明善恶报应。
何者是耶。
会对曰。
夫明主以孝慈训世。
则赤乌翔。
老人星见。
仁德育物。
则醴泉涌。
而嘉苗出。
善既有瑞。
恶亦如之。
易称积善馀庆。
诗咏求福不回。
虽儒典之格言。
即佛之明训。
曰若然。
则周孔已明。
何用佛教。
会曰。
周孔所言。
略示近迹。
至于释教。
则备极幽微。
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
修善则有天宫永乐。
举兹以明。
劝沮不亦大哉。
当时无以折其言。
虽闻正法。
而昏异之性不胜其虐。
后使宿卫兵入后宫治园。
于地中得一立金像。
高数尺。
使著不净处。
以秽汁灌之。
共诸群臣笑以为乐。
俄尔之间。
举身大肿。
阴处犹痛。
叫呼彻天。
太史占言。
犯大神所为。
即祈祀诸庙。
永不差愈。
采女先有奉法者。
因问讯云。
陛下就佛中求福不。
举头问曰。
佛神大耶。
采女云。
佛为大神。
心遂悟。
采女即迎像置殿上。
香汤洗数十过。
烧香忏悔。
叩头于枕。
自陈罪状。
有顷痛间。
遣使至寺请会说法。
会即随入。
见问罪福之由。
会为敷析。
辞甚精要。
欣然大悦。
因求看沙门戒。
会乃取本业百三十五愿。
分作二百五十事。
行住坐卧。
皆愿众生。
见慈愿广普。
益增善意。
即就会受五戒。
旬日疾瘳。
乃于会所住处。
更加修饰。
宣示宗室。
莫不必奉。
会在吴朝。
亟说正法。
性𠒋粗。
不及妙义。
唯叙报应近事。
以开其心。
会于建初寺
译出众经。
如阿难念弥陀经。
镜面王察微王梵皇经等。
又小品及六度集杂譬喻等。
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
并制序。
至吴天纪四年四月
降晋。
九月
会遘疾而终。
乃晋武太康元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辨魏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范阳田氏
母梦僧著衲持锡入腹。
而生。
幼多神异。
稍长以病聋聩。
谢世缘。
从薙落。
经律奥义。
不学而知。
尤长于部析邪正。
开释封滞。
尝对孝文帝
弘宣大教。
称旨。
初住北台
后随南迁。
誉蔼河洛。
时有大法尊王经八十卷。
号为佛所说
一读而识其伪。
趣焚之。
且欲尽注藏典。
以辟馀非。
或见异徵遂寝。
维摩
胜鬘。
金刚般若。
大乘义章
小乘义章。
申玄照等。
行世。
弟子二人昙永亡名也。
永负才傲俗。
潜遁自守。
每杖之。
初无恨想。
而晨夕遥礼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汲郡林虑人也。
史亡其氏。
十二弃家从师。
无所得书。
遣借论语于旁舍。
晚不持归。
曰已习之矣。
师使覆之。
不遗一字。
大嗟异。
为落发。
及受具戒。
长游关中
依依罗什
什谓姚兴曰。
比见融公
殆是人类精奇。
引见与语。
心服之。
诏入逍遥园参译。
当是时。
什译菩萨戒本。
又译中论。
方就两卷。
便能讲之。
什又使讲新法华经。
而自听其判析曰。
大法之
正赖此子也。
国有婆罗门。
自谓尽读西国书。
闻什在关中
乃曰岂可使释氏之风。
独传震旦耶。
遂驼其书至。
姚兴几惑其说。
婆罗门乞与僧辨优劣。
关中僧皆相视缺然。
什谓曰。
子可当之。
顾外道经书未读。
密使人尽录其书目。
一览即诵。
剋日论义。
姚兴与公卿大集。
婆罗门以博观为夸。
数其所读。
并秦地经史。
三倍之。
什嘲之曰。
君乃未闻大秦有学者乎。
敢轻远来。
于是婆罗门愧服。
再拜足而去。
后还彭城讲授。
众常数百人。
性不喜喧狎。
常登楼读书。
人罕识面。
殁寿七十四。
著法华大品。
维摩义疏。
金光明十地品义若干卷。
释道融
汲郡林虑人
十二出家。
厥师爱其神彩先令外学
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
于彼已诵。
师更借本覆之不遗一字。
既嗟而异之。
于是恣其游学。
迄至立年才解英绝。
内外经书闇游心府。
罗什在关故往咨禀。
什见而奇之。
姚兴曰。
昨见融公复是奇特聪明释子。
引见叹重。
敕入逍遥园参正详译。
因请什出菩萨戒本。
今行于世。
后译中论始得两卷。
便就讲剖折文言预贯终始。
什又命讲新法华。
什自听之乃叹曰。
佛法之其人也。
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
聪辩多学。
西土俗书罕不披诵。
为彼国外道之宗。
闻什在关大行佛法。
乃谓其徒曰。
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
而吾等正化不洽东国遂乘驼负书来入长安
姚兴见其口眼便僻。
颇亦惑之。
婆罗门乃启曰。
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请与僧捔其辩力。
随有优者即传其化。
即许焉。
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
什谓曰。
此外道聪明殊人。
捔言必胜。
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
良可悲矣。
若使外道得志则法轮摧轴。
岂可然乎。
如吾所睹在君一人。
自顾才力不减。
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
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
一披即诵。
后剋日论义。
姚兴自出。
公卿皆会阙下。
关中僧众四远必集。
与婆罗门拟相詶抗。
锋辩飞玄彼所不及。
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
犹以广读为誇。
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
三倍多之。
什因嘲之曰。
君不闻大秦广学。
那忽轻尔远来。
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足。
数日之中无何而去。
像运再兴有力也。
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
问道至者千有馀人。
依随门徒数盈三百。
性不狎諠。
常登楼披玩。
慇勤善诱毕命弘法。
后卒于彭城
春秋七十四矣。
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
并行于世矣。
汲郡林虑人
十二出家。
厥师爱其神彩。
先令外学
往村借论语。
竟不赍归。
于彼已诵。
师借本覆之。
不遗一字。
嗟而异之。
于是恣其游学。
迄至立年。
才解英绝。
罗什在关。
特往咨禀。
什见而奇之。
姚兴曰。
昨见融公
复是大奇聪明释子。
引见叹重。
敕入逍遥园
参正详译。
因请什出菩萨戒本。
并译中论。
始得两卷。
复就讲。
剖析文言。
预贯终始。
什又命讲新法华。
什自听之。
叹曰。
佛法之
其人也。
俄而师子国
有一婆罗门。
聪辨多学。
西土俗书。
罕不披诵。
为彼国外道之宗。
闻什在关。
大行佛法。
乃谓其徒曰。
宁可使释氏之风。
独传震旦。
而吾等不洽东国。
遂驼负书。
来入长安
姚兴见其口眼便辟。
颇亦惑之。
婆罗门乃启曰。
至道无方。
各遵其事。
今请与僧捔其辩力。
随有优者。
即传其化。
即许焉。
关中僧众。
相视缺然。
莫敢当者。
什谓曰。
此外道聪明殊人。
捅言必胜。
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
良可悲矣。
若使外道得志。
则法轮摧轴。
岂可然乎。
吾所睹。
在君一人。
自顾才力不减。
而外道经书。
未尽披读。
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
一披即诵。
后尅日论义。
姚兴自出。
公乡皆会阙下。
关中僧众。
四远毕集。
与婆罗门拟相训抗。
锋辩飞玄。
彼所不及。
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
犹以广读为誇。
乃列其所读书。
并秦地经史。
名目卷部。
三倍多之。
什因嘲之曰。
君不闻大秦广学。
那忽轻尔远来。
婆罗门心愧悔伏。
顶礼足。
旬日之中。
无何而去。
后还彭城
常讲说相续。
依随门徒。
数盈三百。
后卒于彭城
春秋七十四。
所著法华。
大品。
金光明。
十地。
维摩等义疏。
并行于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仪
道仪
本姓贾
雁门娄烦慧远之姑。
出𡣪同郡解直。
直为寻阳亡。
年二十二。
弃舍俗累披著法衣。
聪明敏哲博闻强记。
诵法华经讲维摩小品。
精义妙理因心独悟。
戒行高峻神气清邈。
闻中畿经律渐备讲集相续。
晋泰元末乃至京师住何后寺。
端心律藏妙究精微。
身执卑恭在幽不惰。
衣裳粗弊自执杖钵。
清散无矫道俗高之。
年七十八遇疾已笃。
执心弥励诵念无殆。
弟子请曰。
愿加消息冀蒙胜损。
答曰。
非所宜言。
言绝而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绪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生混氏。
高昌人
有高行。
诵法华维摩金光明。
居刘师冢间。
脩禅观。
虎为伴侍。
及卒。
盛夏
施身虫鸟。
七日不坏。
夕有光明照村落。
其香气则经旬乃歇。
父老塔之冢上。
释法绪
姓混
高昌人
德行清谨蔬食修禅。
后入蜀于刘师冢间头陀山谷。
虎兕不伤。
诵法华维摩金光明。
常处石室中且禅且诵。
盛夏于室中舍命。
七日不臭。
尸左侧有香。
经旬乃歇。
每夕放光照彻数里。
村人即于尸上为起冢塔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